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460章 华夏农机的成果

第460章 华夏农机的成果

    第460章 华夏农机的成果


    拆分和整合可不是赵援朝的发明创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早已经有专精这种项目的公司。这像他们会把开除员工也变成专门工作一样。他们管那叫人力资源整合。


    拆分和整合的成果是很显著的。不仅让赵援朝赚到了利润和口碑,更盘活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把他们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而赵援朝他们与国外那些专精拆分的公司有点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更加关注的人,尤其是那些被拆分之后剩下来的人。


    按照一般的标准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足够价值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没错。那些技术上没有特长,教育程度又低的人,的确是很难被保留下来。


    但赵援朝不是只看重经济价值的资本家。他们开始拆分整合企业和工厂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榨干他们最后的剩余价值。


    只要不是那种精神上懒散和不思进取的,还幻想着继续在大锅饭的体制中混吃等死的。赵援朝和华夏科技都会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


    但拆分和整合并不是万能的。东北的结构性问题,只能用结构性的改变来解决。胡杨过去的努力和现在赵援朝的拆分整合,都还只是停留治标不治本的层面上。


    还是那句话,做出努力就比什么都不做要强。量变不一定能导致质变,但质变之前肯定少不了量变的积累。


    去年胡杨坐着改装客车逐个考察并拍板的农场,今年都开始了运作。只是因为各地具体状况不同,进度上稍微有些差别。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种特殊形式的拆分整合。把零碎的耕地拆开之后重新整合成有利于机械耕作的大面积地块。而被拆分出来的不仅是地,还有很多种地的人。


    这些人又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离开这里到城市去。华夏科技会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并且解决基本的居住,子女上学和医疗问题。


    第二部分是选择留下的,主要是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华夏科技会与当地的村镇政府进行合作,尽量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第三部分,同样是选择留下但还是想要种地的。并不是所有地都适合进行集中的机械化耕作。剩余的耕地就可以搞精耕。


    在东北主要就是暖棚种植。所谓暖棚,就是供暖的塑料的大棚。暖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环境影响,出产反季节的蔬菜。如果做得好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暖棚种植也是农科部门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极佳途经。除了暖棚之外,养殖业和畜牧业也都是发展的重点。


    东北的工业占比高是没错,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肥沃的黑土地。尤其是吉林和hlj两省,农业这块的潜力是巨大的。现代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势在必行。


    华夏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型自动化农用机械,已经生产出了针对玉米和小麦的第一代系列机型。


    虽然并不是完整的系列,但这个进度已经比胡杨预想的快了很多。这主要归功于ys-10研究团队过半都加入了农机研发部门。


    电子传感、自动化编程,这都是在ys-10上会用到的技术。同样也是大型自动化耕作系统上会用到的关键技术。这些搞飞机到农机研发上面来,大约也有个四五成算是专业对口吧。


    有了这些专业人士加入,大型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提上日程了。深耕、播种、除草、施肥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之前国内就已经有了这些类型的设备。


    不过这些设备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大多都只能算是半自动的。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无法应付这么大规模的耕作需要。只有在实现了自动化之后才能让几个人,就能种完几十上百亩的地。


    在农机领域真正体现技术含量的还是联合收割系统。这方面日本现在是世界领先的,久保田的联合收割机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美国人的设备也不错,但相比日本的同类产品,少了点对于细节的追求。


    虽然联合收割机并不在限制名单里,但卖给中国的价格却是最贵的一档。经常都会是成倍于其他国家的订单价。


    靠非正常渠道是可以搞进国内,但联合收割机和类似设备的需求量太大,所以这个方式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还有售后维护的问题。


    这些非正规渠道购入的设备,别指望厂家会派人来帮你维护。就算他们真的肯来,那个代价也准备让人肉疼。


    自己造难度肯定是巨大的。但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这都是最佳的选择。


    更何况华夏科技的农机研发还有自己的便利条件。人才方面就不用说了,有ys-10的研发团队加入,研发团队的整体水平都拔高了一大截。


    硬件方面胡杨给他们提供的就算不是世界一流,也绝对不会差太多。而且他还专门给他们搞来的各国生产联合收割机给他们拆。最后,他们还有大片自己可以完全做主的耕地做实验。


    这最后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农用机械都需要反复的实验、调试、实验、再调试。这是不能避免的繁琐过程。因为农用机械是有其特殊性的。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农用机械实际上每年开机使用的时间加起来总共的一两百个小时。因为农时总共也就是那么几天的时间。所以要求农用机械设备必须要保证在这段时间中不能出任何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与土地和作物的适配度要足够好,同时设备本身的稳定性也要足够高。这才能保证不会在农忙的关键时刻掉链子。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解决前面的问题。而设备的稳定性则需要靠核心科技自主化以及高标准品质检测来保证。


    高标准的品质检测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个核心科技自主化就需要稍微解释一下。核心科技在农用机械上主要体现在芯片和传感器上。


    这些东西如果只能依靠购买的话,那品质就只能靠卖家来掌控,这实际上就是个巨大的质量隐患。


    而这又回到了老问题,那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芯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只要是和现代化有关的事情,就绕不开这些。但就在今年,有人想要关闭中科院的半导体研究室。


    胡杨在大领导面前却的表态,如果真的要关闭半导体研究室。那华夏科技愿意全面接手。胡杨的这个表态绝对代表了他的真实想法,就像他清楚这绝对不会发生。


    不是说半导体研究室不会关闭,而是说华夏科技不会有机会全面接手研究室的资料和人员。出于某些不能说得太明白的逻辑。


    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在裁撤之后,是不好立刻就被私营企业接手的。在这其中必须有个过度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资料还是人员都需要先由体制内过遍筛子。剩下的才能有机会被体制外的企业或者结构接手。


    对这个现状胡杨没有什么评价,他只是比较关心半导体研究室的核心团队能放出来多少人。他可是跟罗鹏程那边放了狠话的,必须要把这些人全部留在华夏科技。


    实际上他还不光盯上了中科院的半导体研究室,上海的那几家半导体单位也是胡杨始终关注的目标。如果有人事变动,华夏科技绝对会冲在抢人的最前列。


    半导体这个领域对我们太不友好了。不仅是外部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就从我们自身出发对于这个领域的研发也缺少原始动力。或者通俗的说,就是缺少钱途的吸引。


    胡杨也必须承认的是,半导体这个领域的的投入和回报比,在账面看来是非常不好看的。


    大量的,甚至可以说是海量资金的投入之后,能够得到实际回报也就是经济上回报是非常少的。


    为什么胡杨还要这么执着与这个领域的研究?因为这个领域关乎的是安全是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不仅仅只是的金钱。


    自己无法生产,只能依赖进口的东西,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为外国人可以随时都不再卖给你。除非你有能力让国外的供应商无法不卖给你。


    基于这种理由,我们国家需要建立自己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链条。因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我们有许多必须依赖进口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来自发达国家和他们控制贸易体系。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让他们不得不卖给我们。


    在国际贸易中,谁有这个让他国不得不卖的能力?答案显而易见,美国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几乎都已经舍弃了低端制造业。而将主要的资源都放在高附加值的产业上。因为他们不担心买不到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而相对应的,那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却需要担心买不到那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学长,我错了 斗战魔神 含桃 逆天邪神 鬼魅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