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工业教父 > 第303章 土地

第303章 土地

    第303章 土地


    在这一个月时间,胡杨和这四位一起在hlj和的吉林各选出了两片地。大小都在两百亩左右。


    一块作为正选,另一块是备选,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能有这么多的选择,主要还是因为的胡杨选择的首要条件就是,荒废或者半荒废。接下来的条件是,没有大规模耕作过,地理位置偏远的。其实满足这些条件之后,再继续考虑水源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提出这种条件,主要还是为了更容易获得土地,还有就是不跟原有的大型的农业实体发生交集。


    这个大型农业实体,说的就是现在的hlj农垦总局。


    这些大型农业实体,是咱们国家最早进行引入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实体。


    不过这个机械化的程度其实是很悠闲的。机械化主要体现的地方是翻耕和小麦收割。给华夏科技带来不少利润的旋耕刀片,就是翻耕机械上使用的。


    在九十年代之前,咱们国家还没有棉花和玉米联合收割机。而小麦收割机也只是收割,并不能算是的联合收割机。剩余麦秸还是留在地里,需要人工处理或者用机械打碎翻入土地中。不过第二种操作的效果并不好。没有处理过的生麦秸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所以并不能为下一代作物提供养料,反而会影响土质本身的平衡。


    真正的联合收割,是一次性将收割、分离、传送和捆扎全部处理好。在设备只从田地中走一次就解决所有问题,或者绝大部分的问题。


    以联合收割来说,小埋肯定是难度最低的。而像玉米和棉花,因为果实位置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一些稍微“聪明”一点的判断。


    就是聪明的这一点点,就无法用纯粹机械的方式来实现。需要用到采集信息的传感器和能处理这些信息的芯片和与之配合的电子系统。


    这就是那道门槛。


    有前车之鉴,大规模农场式耕作模式好像并没有那么好。否则也不会进行改制和转型。胡杨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不愿意和他们有所交集。


    说到底,他们也是以前的老一套,管理方式也是那一套思路。只不过产品是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


    不过他们的执行力和纪律性上,要远高于普通工人,所以生产效率要高于一般地方企业。但除此之外,地方上大国企有的问题,像机构臃肿,外行领导内行等等问题生产建设兵团也都有。


    人,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本。高度自动化的耕作方式,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人员的数量。


    在欧美很多技术成熟的农场,一两个人负责上百亩土地是很平常的事。


    咱们现在肯定做不到这种程度,所以更加需要控制人的数量。脱产的机关干部,附属企业这些都是不需要的。


    回到地块的选择,相比已经耕种多年的土地,胡杨更希望能从原始状态开始。从总结经验的角度上来说,也应该从尽量低的起点开始。


    最后一层考量,就是降低承包这些土地的难度。现在已经进入了八十年代后半,全国性的大建设也逐渐开始,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东北很多地区,撂荒或者半撂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种地是真的赚不了多少钱。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拾掇几亩地,收入可能也就只有一两百块钱。


    而去工地打工,只要肯处理每个月都能赚到上百。如果你是年轻力壮的农民,你会如何做选择?


    强劳力都出门干活去了,留下大多是女人和老人,地太多他们是顾不过来的。很多稍微偏一点或者肥力不那么好的地,就会选择性的撂荒。


    这种情况在东北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hlj和吉林两省。就是那两个原因,这里的农民穷,这里的人均耕地多。


    根据这些标准,胡杨他们一共选出了四个地块。接下来就是有这hlj和吉林的这四位同志出面完成这件事的前期工作。


    在中国办事,是绕不开官方的。胡杨能守住的底线,也只有钱这一条而已。


    这次胡杨从京城过来,他们几位都是充满了干劲的。在春节之前,他们就已经听到了些许消息,高层对于某些过去他们认为绝对不会产生变化的东西,竟然给出了一些隐晦的指示。


    或许、大约、可能……,可以稍微的做一些尝试。


    而这个尝试的内容,就是他们曾经下定决心要用未来仕途来搏一搏的东西。


    将近一年之前,胡杨给他们上了一课。让他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但想要实现这个可能,就需要打破一些几乎不可能被打破的东西。


    但是这个可能,对他们这些真正有决心为老百姓做事,而且是做好事的干部来说,又是那么有诱惑性。


    他们四位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东北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们都非常的清楚。而同时他们又都是受过教育并且见过世面的。


    所以他们不光有迫切的提高东北农民生活质量的想法,更加明白这种改变是有多么的困难。


    这才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仕途去拼的根本原因。不仅是迫切,更加知道这种机会有有难得。


    原本以为困难程度有十分,现在一下子就降到了五分。这几位当然是非常开心,也自然就干劲十足。


    这难度降低重大的利好消息,可是胡杨从欧洲拼了命换来的。


    想要尽量规避官方参与,策略就是少拿实实在在的钱和物,多要有利于咱们的政策。


    胡杨准备在hlj和吉林分别成立农牧公司。就是华夏科技国hlj农牧分公司和吉林农牧分公司。


    企业的营业范围就是所有农牧业相关的项目。这个范围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是绝对不会有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发生。


    土地会由企业作为甲方承包,但为了降低风险,这个承包协议不能直接由企业和农民或者基层政府签订。


    胡杨的想法,至少市一级或者更高的行政单位作为乙方。由乙方来约束具体的土地所有人和单位。


    这样一来,违约的风险大部分都被转嫁到了乙方。而相比甲方华夏科技公司,乙方对抗这种风险的能力更强。而乙方自然就是这四位牵头组成的部门。


    至于是用农业发展新尝试,还是其他什么名头,那就不是胡杨需要操心的。对他们的要求就其实也很简单,就要保证农场的运营环境长期稳定。


    土地承包期内一定不能有反复。别我这边刚刚种上,那边又要整出收回之类的幺蛾子。这就是为什么胡杨一定要和市级以上行政单位签协议的原因。


    坦白说,咱国家的契约意识真的不是很强。这也没有办法,大环境都是这样一直都是个人情社会,这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短时间内是改变不了的。


    但这方面,却是应该走在人民前面的。契约精神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是走国门去的基础。


    可问题,在胡杨的所见所闻中。恰恰是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真的是毫无契约精神。因为他们认为手中的权力,是可以完全凌驾于这些契约之上的。这种情况同样不少见,尤其是在基层农村。


    一旦在这个点出了问题,解决可能难度不大,但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是巨大的。这具是基层问题的特点,事情可能不大,但解决起来却是十分麻烦的。


    这种消耗是胡杨不要付出。所以他选择直接规避这个风险,直接上级的上级签订协议。用他们这个系统内的力量规避这些问题。


    未来,胡杨的目标是要让农民成为一份中高收入的职业。而高收入这就会涉及到利益。利益出现自然就会有人眼红。也就难保相关人不会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


    增加租金,想要入股甚至是收回不租了,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只要负得起违约金,土地是可以中途停止出租给华夏科技公司的。这也就是胡杨最不希望面对的情况。


    华夏科技公司不缺那一点点违约金,他们最缺的是时间!


    这种地都是要以年为时间单位的。中间如果出了问题,那这一年就有可能全都白费了。这个时间的损失胡杨真的承受不起。


    这一点上,胡杨是丝毫余地都没有给他们留。钱华夏科技可以损失,但时间绝对不行。好在咱中国土地性质与国外很多地区不同。土地永远都是属于国家的,所以抓住上层路线还是最有效的做法。


    在开始着手成立公司的同时,他一直催促罗鹏程落实的焊工大比武,也终于有了眉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学长,我错了 斗战魔神 含桃 逆天邪神 鬼魅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