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玉堂闲话 > 农民的曲调

农民的曲调

    有些曲子消失了,有些曲子还唱着。


    某日,与朋友合作一个东西,写到深夜还兴奋不已,躺在床上睡不着,将所有想到的话题都说完了,突然想起了六十年代之前的一个曲调,谁创作的,叫什么名字,都无从查考了,但调子我二位都会唱。试记谱子如下:556|161|6532|3—|335|656|1653|5—615|5232|1321|2—|563|235|3565|65|3565|6—|唱着唱着,心里突然热乎乎地起来: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啊!同时生起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想起农村里面的诸多事情。


    这是典型的农民的曲调,非常的通俗好记、简单易学。而且配上什么歌词都能唱。我高中时代会吱嘎几下二胡,每年的寒假我都要到村上的宣传队里去伴奏,不管什么内容,统统就是拉这个。噢,我说配歌词不对了,应该是戏词,这是某个小戏里面的曲牌定了。总之是什么小戏都唱这样的调子。男的、女的、好人、坏人,都这么唱,哎,还不觉得烦。比方我们曾演出过一出小戏叫《红管家》,里面有个阶级敌人为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搞破坏,去生产队的饲养棚里砍公家的牛腿,让红管家给抓住了。那阶级敌人出来就用这个调子唱:刘大公队上把牛喂,我看着心里就不是味儿,房子田地让他土了改,我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儿、这口气儿。听说老蒋要把大陆返,咱得拿点见面礼儿,月黑风高好机会,咱来饲养棚里砍牛腿、砍牛腿。


    红管家上场当然也要唱,调子还是这个调子。不等唱到最后,台下的大人小孩也都会了,这一方面也说明,歌曲的创作者有群众观点,他是专门为农民兄弟写的,非常地好学、好记,当然也比较好听。


    那时每当春节将近,县上的文化馆总要发一些演唱材料,那些材料的后面有的有曲子(因为不识谱,往往不会唱),有的没有;甭管有没有,统统配上这个曲子就来。这样的曲调似乎也只能在春节时唱。锣鼓一敲,小曲一唱,就给农村的春节增添出许多年味儿。


    整个六十年代,每年都有些深入人心的歌曲在农村流行着。比方《我的家乡沂蒙山》、《学**寨》、《人说山西好风光》,还有《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乃至《老房东查铺》什么的,农民都会唱,如今你让四十岁以上的人唱个歌,他差不多就来这个,要么就是样板戏。而且一唱起来,还大都怀着一腔柔情,生出许多感慨。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如今的些流行歌曲农民兄弟大都不会唱,这一方面是歌词的原因,他净啰啰儿些小资调或不健康的婚外恋情结,农民兄弟不明白;另一方面也与曲调有关系,它名为通俗歌曲实则不通俗,要么在那里扯着嗓子喊,要么在那里大喘气,农民兄弟学不来。以在下的眼光看来,农民兄弟不会唱的歌曲,不能算是真正的流行歌曲,十一亿农民不会唱,只几个人在那里瞎哼哼,怎么流行的?


    愿我们的作曲家,多为农民写些歌。农民喜欢的,一般的人差不多就都喜欢了。农民的曲调、民间的曲调,是与时代和乡风乡情乃至民心紧紧连在一起的,其生命力是最强的,永远不会消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奉打更人 学长,我错了 斗战魔神 含桃 逆天邪神 鬼魅江湖